欢迎来到凌源市中心医院官网!凌源市中心医院是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是凌源地区医疗、急救、科教及医护培训中心

急救电话:120

搜索
确认
取消
凌源市中心医院

凌源市中心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
急救知识

健康百科

健康百科导航
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 ——我院胸痛中心开展“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公益宣教活动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今年“心梗救治日”的主题是“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 在“中国心梗救治日”来临之际,凌源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组织开展了公益宣教活动,号召人们牢记两个120,旨在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塞的规范化救治流程,降低心梗病死率及致残率。 2021年11月19日上午,心内科三个病区、急诊科、120急救中心、导管室等胸痛中心团队的医护人员,在市政府广场前设置展台、悬挂宣传条幅、海报、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免费为群众测血压、义诊、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普及急性胸痛相关知识,使公众认识急性心梗,了解急性心梗的危害,树立“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理念,从而使人们能够早期识别心梗,及时拨打120,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来说,早识别、早呼救、早确诊、早救治十分关键,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延误,都会影响救治效果。因此,凌源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全天24小时紧急救治绿色通道,并不断优化急性心梗的救治流程,有效缩短急性心梗的救治时间,同时不断向公众普及胸痛知识,提高防范意识。这一跨学科、跨医疗机构的急救服务模式在死亡线前挽救了无数生命,大幅降低了死亡率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未来我院将继续致力于胸痛中心建设,努力构建更加快速、高效的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如何识别心梗的症状     心梗的常见症状:我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3.5万获得了及时规范救治,95%的心梗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当以下8个部位出现不适时,都应考虑到心梗的可能。 1.心前区 突发性、压榨样的心前区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恶心、憋闷感或濒死感等,就要考虑急性心梗。 2.胸骨后 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像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疼痛可能放射到肩部及前臂,可伴有冷汗、头晕等。 3.上腹痛 一些胃肠道症状,如感觉持续加重的“胃痛”、饱胀、恶心、呕 吐,特别是活动量增加时反复出现,也预示心梗发作。 4.牙痛、下颌痛 一累就牙痛、一生气就牙痛,或是劳累、激动后牙痛加 剧,都可能是心梗前兆。这种痛往往累及多颗牙齿,可伴有冷汗、肩痛等,女性更常见。 5.左肩、左腋下疼痛 左肩、左手臂内侧出现钝痛,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如果伴有胸闷、气紧,更要警惕心梗。 6.后背痛 常常是今天后背痛,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痛:或是今天痛,第二天又不痛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也要提防心梗。 7.嗓子痛、脖子痛 咽喉堵塞感、颈部紧缩感,可伴有呼吸不畅、大汗淋漓等症状,如果没有哮喘或上呼吸道感染,就要考虑心梗。 8.头痛 心梗有时会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患者会有头晕头痛、肢体瘫痪,或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类似中风的表现,老年人常见。 心梗的典型症状: 1、胸痛胸闷+大汗 胸痛和大汗,是急性心梗病人最典型症状。多在人休息、安静的时候突然发生,疼痛常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范围至少一个巴掌大小。 这种胸痛、胸闷常被描述为绞痛、压榨痛、紧缩感。像胸口放了块大石、或用胶带缠了几圈。还常伴有莫名的恐惧、焦虑感。 2、持续时间较长 除非发生心脏骤停,其实大部分急性心梗并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发病后立刻昏倒。 现实中急性心梗的胸痛症状,一般超过15分钟甚至数小时以上且不会自行缓解,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也无效。 3、可能存在诱因 20%以上急性心梗发作前存在诱因,比如过度运动和劳累、吃得太饱、大量吸烟/饮酒、情绪激动、气温骤变不注意保暖、用力排便等等。 怀疑心梗发作该如何急救? 1、就地休息 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让病人平卧休息,不要让病人有过多活动;这是减轻心脏负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舌下含服急救药品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 二者有增加心脏供血、缓解疼痛的作用。注意是舌下含服,不是吞服。舌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药品含化以后可以迅速入血发挥作用。此外,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血压偏低尤其是低于90/60mmHg的患者,不能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进行急救,因为硝酸甘油有扩管降压作用,它有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下降,从而影响到各个脏器包括心脏的供血。这时可以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或者麝香保心丸等药物,对血压影响较小。十五分钟不能缓解,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3、吸氧 家里或附近有制氧机、氧气袋的,可以给患者吸氧,它可以改善患者心脏缺氧情况。 4、有条件者,给患者测血压+心率 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可以给患者测量 压和心率,了解基本生命体征,这对后续治疗有指导作用。 5、家属或周围的人帮忙呼叫120急救电话 这是保证尽快就诊和安全性的有效方法。车上有医护人员,有心电监护,有各种急  救药品、急救设备以及心电图机和心梗三项快速检测,同时各种信息及时发到医疗机构,医生分析病情,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导管室的准备,等待患者到院及时实施急救。 6、阿司匹林嚼服 急性心梗发作,可嚼服300mg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抑制病变进展。但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还有一种引起剧烈胸痛的凶险疾病“主动脉夹层”,这个疾病引起的胸背部疼痛往往表现为撕裂样疼痛,是主动脉血管壁撕裂所致,是不可以服用阿司匹林的,否则会加重病情。因此,对于不确定心梗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要很谨慎。 7.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猝死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 何为猝死 猝死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人主张定为1小时,但也有人讲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也归为猝死。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各种心脏病都可以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是冠心病,猝死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备受医学界重视。 猝死的发生 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发病,心源性猝死者占到了非事故突发性死亡者的80%以上。非心源性因素有过度劳累、酗酒、服用药物和剧烈运动等。 猝死中心血管疾病占其中的80%,很高比例是冠心病,其他有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炎和心律失常等。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发病机理机制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及心室停搏。高血压、吸烟、饮酒、精神过度兴奋和紧张都可能与猝死的发生有关。猝死在出生后6个月,30-50岁为两个高峰期。 常见的误区 误区:青壮年就不会发生猝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环境、饮食变化、生活工作压力增加,导致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巨大,从而使潜在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 此外,中青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升高,不少中青年人心脏很可能很早就出现了问题,但自己不知道。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依然加班熬夜、过度劳累、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同给本来已经虚弱的心脏施以重拳。 这些高危人群往往是一些平时看似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由于他们不像老年人那样重视疾病的信号,平时也很少进行用药、检查等健康维护,因此比老年人更易被猝死“垂青”。 令人惋惜的是,不少人在猝死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在强大的生活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人疲劳作战、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等。经常有人因连续数天加班、打麻将等导致过劳死,这是因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会过于疲劳或兴奋,使心脏功能紊乱,导致悲剧发生。  误区:心脏猝死只发生于有心脏病患者中 猝死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心脏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脏高度肥厚或扩大,都能引起猝死。 但其他因素如: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电击、溺水等均可引起心脏猝死。其中常见诱因:精神因素、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轻微外力作用、感染、过热过冷、睡眠中猝死。 误区:平时身体好好的怎么就发生猝死了呢? 虽然有些猝死前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情况发生,但大部分人往往有心悸、烦躁、心前区不适、心前区疼痛,只是平时没有引起注意,这正是猝死的危险所在。不少人看来很健康,有的人心脏感觉不舒服不知道上医院,而是认为可能是最近几天太累了,或者吃的不舒服等等,由此导致悲剧的发生。 据有关心脏急救的调查表明尽管81%的人知道现场急救对病人有用,94.5%的人能认识到简单急救很有必要,84%的人表示会参加社区举办的急救培训,但88.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黄金抢救4分钟”。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至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误区:只有在胸痛剧烈时才需警惕猝死,进医院诊治。 猝死前最典型症状是心前区、胸骨后持续3至10分钟不等的一种压迫性绞痛,可以伴有向左上肢放射痛,如果超过20-30分钟,往往提示心肌坏死。 也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胃疼、背疼,牙痛、心悸、胸闷、头痛、眩晕、呕吐等。如身体感觉异样,尤其是代谢综合征患者或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疼痛,如上述不典型症状,再出现明显的胸痛,一定要及时排除心脏问题,马上就医,心肌梗死4分钟内抢救最有效。 猝死的治疗 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的情况,其生存率在5%~6%,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治疗。  启动复苏真有紧迫性吗? 当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突发意外时,最令人遗憾的做法就是患者已经发生心搏骤停后,但家人或旁人还在盲目地等大夫,或将病人送往医院,而不是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这无异于断送掉了患者40%-60%的生机。 心血管疾病患者突然出现心搏骤停,多数是由室颤引起,家属应当机立断,在经一两次胸前区叩击后,立即将患者放于硬板床平卧,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救护者应在患者的右侧,左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向后推,使患者头向后倾斜,家属的右手放在患者颌下向前提高下颌骨,立即开展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及时识别心梗 小心不典型症状   如果身体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以及家族病史等多种危险因素,那血管就会出现变化,就像水管壁出现水垢一样,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有些患者身上并不“老实”。它们容易破裂、糜烂或出血,形成血栓,继发性地引起血小板聚集,堵塞血管,从而引起严重的心肌缺血。如果不及时处理,血管完全闭塞,心肌细胞持续性地缺血缺氧,患者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警惕第一次的心绞痛   管腔狭窄达到一定程度(一般是70%以上,部分血管可能在50%以上), 虽然静止休息时心肌供血不受影响, 但在一些诱因下(比如运动、心动过速或激动时),心脏耗氧量增加,可暂时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这时,患者会出现心绞痛。   不过这种疼痛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在几分钟左右,通过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如硝酸甘油)后就会消失。 但是要警惕,心绞痛是危险的信号。第一次出现的心绞痛可能在短期进展为急性心梗。   除此之外,以下症状也要高度警惕:1.严重心绞痛突然发作。2.原有的心绞痛性质改变,如频率增加、剧烈程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或诱因不明显,多在安静休息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3.疼痛时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小心不典型的先兆症状   还有约20%~33%的急性心梗患者有不典型先兆症状,容易被忽视。比如,有些患者表现为下颌痛、牙痛、右上肢疼痛、后背疼痛、上腹痛,甚至出现乏力、心慌、烦躁、咳嗽、恶心、呕吐症状。   是不是只要这些部位感到疼痛,就要立刻警惕急性心梗呢?   首先,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大多呈放射性和广泛性。所以即便是其他部位的疼痛,也不会单纯只是某一点的疼痛,大多数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胸部不适、呼吸困难或胸部闷压感。   其次,这些非典型症状发作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需要高度重视了。但如果症状已经持续了好几天,那问题就不大。因为如果真的是心肌梗死,症状不会持续那么久。   再有,如果是心肌缺血引起的症状,由于运动会加剧这些疼痛,出于自我保护,患者在症状出现时,自然会降低活动量。如果症状在活动后减轻,自然不像心肌缺血。   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千万不能有任何的拖延犹豫,必须立即就医,因为你可能已经发生急性心梗!   1.胸痛为压迫性、紧缩性、烧灼感、刀割样或沉重感。   2.无法解释的上腹痛或腹胀。   3.放射至颈部、下颌、肩部、背部、左臂或双上臂。   4.“烧心”,胸部不适伴恶心和 (或) 呕吐。   5.伴持续性气短或呼吸困难。   6.伴无力、眩晕、头晕或意识丧失。   7.伴大汗。   注意,急性心梗最典型的症状是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即便休息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也不能完全缓解。   最后要强调的是,以上这些急性心梗的知识对于我们,对于我们年迈的父母,都十分重要。请一定记牢!毕竟,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杨庆  摘自《健康报》
猝死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 何为猝死     猝死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人主张定为1小时,但也有人讲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也归为猝死。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各种心脏病都可以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是冠心病,猝死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备受医学界重视。 猝死的发生     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发病,心源性猝死者占到了非事故突发性死亡者的80%以上。非心源性因素有过度劳累、酗酒、服用药物和剧烈运动等。     猝死中心血管疾病占其中的80%,很高比例是冠心病,其他有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炎和心律失常等。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发病机理机制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及心室停搏。高血压、吸烟、饮酒、精神过度兴奋和紧张都可能与猝死的发生有关。猝死在出生后6个月,30-50岁为两个高峰期。 常见的误区 误区:青壮年就不会发生猝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环境、饮食变化、生活工作压力增加,导致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巨大,从而使潜在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     此外,中青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升高,不少中青年人心脏很可能很早就出现了问题,但自己不知道。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依然加班熬夜、过度劳累、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同给本来已经虚弱的心脏施以重拳。     这些高危人群往往是一些平时看似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由于他们不像老年人那样重视疾病的信号,平时也很少进行用药、检查等健康维护,因此比老年人更易被猝死“垂青”。 令人惋惜的是,不少人在猝死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在强大的生活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人疲劳作战、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等。经常有人因连续数天加班、打麻将等导致过劳死,这是因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会过于疲劳或兴奋,使心脏功能紊乱,导致悲剧发生。  误区:心脏猝死只发生于有心脏病患者中     猝死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心脏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脏高度肥厚或扩大,都能引起猝死。     但其他因素如: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电击、溺水等均可引起心脏猝死。其中常见诱因:精神因素、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轻微外力作用、感染、过热过冷、睡眠中猝死。 误区:平时身体好好的怎么就发生猝死了呢?     虽然有些猝死前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情况发生,但大部分人往往有心悸、烦躁、心前区不适、心前区疼痛,只是平时没有引起注意,这正是猝死的危险所在。不少人看来很健康,有的人心脏感觉不舒服不知道上医院,而是认为可能是最近几天太累了,或者吃的不舒服等等,由此导致悲剧的发生。     据有关心脏急救的调查表明尽管81%的人知道现场急救对病人有用,94.5%的人能认识到简单急救很有必要,84%的人表示会参加社区举办的急救培训,但88.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黄金抢救4分钟”。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至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误区:只有在胸痛剧烈时才需警惕猝死,进医院诊治。     猝死前最典型症状是心前区、胸骨后持续3至10分钟不等的一种压迫性绞痛,可以伴有向左上肢放射痛,如果超过20-30分钟,往往提示心肌坏死。     也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胃疼、背疼,牙痛、心悸、胸闷、头痛、眩晕、呕吐等。如身体感觉异样,尤其是代谢综合征患者或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疼痛,如上述不典型症状,再出现明显的胸痛,一定要及时排除心脏问题,马上就医,心肌梗死4分钟内抢救最有效。 猝死的治疗     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的情况,其生存率在5%~6%,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治疗。  启动复苏真有紧迫性吗?     当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突发意外时,最令人遗憾的做法就是患者已经发生心搏骤停后,但家人或旁人还在盲目地等大夫,或将病人送往医院,而不是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这无异于断送掉了患者40%-60%的生机。     心血管疾病患者突然出现心搏骤停,多数是由室颤引起,家属应当机立断,在经一两次胸前区叩击后,立即将患者放于硬板床平卧,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救护者应在患者的右侧,左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向后推,使患者头向后倾斜,家属的右手放在患者颌下向前提高下颌骨,立即开展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2020年清明假期第二天,4月5日下午2::35分,凌源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病区单爽主任接到120医生金伟电话,患者赵XX,男性,49岁,突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因患者既往多次带母亲就诊于心内一病区,患者明确要求入住心内一病区,金伟医生立即联系单爽主任。  单爽主任立即于家中赶往医院,在刚刚到达东大桥时,接到金伟医生电话,此时120救护车到达南大桥,患者意识丧失、下颌式呼吸,金伟医生立即给予持续胸外按压
急救小知识 [ 2019-10-11 ]
随着秋季的到来人们的户外活动频繁起来,也正是蘑菇采摘的季节,和外出游玩的时节,会时不时的遇见各种昆虫,一不小心就会被蜂类蜇伤,马上采取急救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疼痛,控制红肿,减轻过敏反应,然后去医院进一步诊治,一定要尽快就医,以免危及生命。  早期现场急救:  1、不要紧张,保持冷静。  2、蛰伤后立即拔除蛰入皮肤的尾刺。  3、被蜂蜇伤后立即用浓盐水洗患处,可止痛、消肿、祛毒。  蜜蜂蜂毒呈
为向大众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我院心内科一病区单爽主任与凌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亮合作录制了健康科普视频,在网络平台播出后深受群众喜欢。以下内容根据节目录音整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持人:请问单主任,只有老年人出现高血压、高血脂,年轻人不会出现这些疾病,这种说法正确吗?  单主任: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高血压是与遗传有直接关系的,大多数高血压是属于原发性高血压,90%的人找不到具体原因,但1
上一页
1
凌源市中心医院

地址:辽宁省凌源市市府路西段75号
总机:0421-6823031
急诊:0421-7951795

微信公众号

关注移动官网

页面版权归 凌源市中心医院所有 地址:辽宁省凌源市市府路西段75号  急救电话:120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锦州  辽ICP备18014816号-3